在DIP(按病种分值付费)支付模式下,医院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需要紧密围绕DIP政策的核心目标,即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、控制医疗成本,并激励医务人员提供高效、优质的医疗服务。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医院绩效考核方案框架:
一、绩效考核目标

提升医疗服务质量:通过考核确保医疗服务过程规范、安全、有效。
控制医疗成本:引导医院和医务人员合理控制医疗资源消耗,避免过度医疗。
提高运营效率:优化医院内部管理流程,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效率。
激励医务人员:通过公平、公正的考核体系,激励医务人员积极投入工作,提升职业荣誉感。
二、考核原则
结果导向与过程管理并重:既关注医疗服务的结果,也重视医疗服务的过程管理。
多维度考核:从医疗质量、成本控制、患者体验、运营效率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核。
公平公正公开:确保考核标准的统一性和公正性,考核结果公开透明,接受监督。
持续改进:根据考核结果及时发现问题,制定改进措施,推动医院持续改进。
三、考核指标体系
- 医疗质量指标
诊断符合率:评估医生诊断的准确性。
治疗有效率:反映治疗措施的有效程度。
手术成功率:针对手术科室,评估手术治疗的效果。
并发症发生率:衡量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医疗质量。
- 成本控制指标
病种成本控制:比较各病种的实际成本与DIP支付标准的差异,评估成本控制能力。
药品耗材占比:控制药品和耗材费用在医疗费用中的占比,避免不合理消耗。
- 患者体验指标
患者满意度: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。
就医流程顺畅度:评估患者就医的便捷性和效率。
- 运营效率指标
平均住院日:反映医院床位周转效率和服务效率。
DIP入组准确率:确保病例准确入组,避免高套分值或低套分值现象。
- 科研与教学指标(可选)
科研项目参与率: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科研项目,提升医院科研水平。
论文发表数量与质量:反映医院的学术成果和科研实力。
四、考核流程
数据收集:通过医院信息系统、医保结算系统等渠道收集相关数据。
指标计算:根据考核指标和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。
结果评估:组织专家对考核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,提出改进建议。
结果反馈: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科室和医务人员,并公开发布考核结果。
奖惩措施: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,激励先进,鞭策后进。
五、奖惩措施
奖励措施:对考核优秀的科室和个人给予绩效奖励、晋升机会等激励措施。具体奖励标准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。
惩罚措施:对考核不合格的科室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、扣减绩效奖金、调整工作岗位等惩罚措施。同时,对于严重违规行为,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。
六、监督与保障
建立监督机制: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或委员会,对绩效考核工作进行全程监督。
完善制度建设:建立健全医院绩效考核相关制度和流程,确保考核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。
加强培训宣传: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DIP政策和绩效考核相关知识的培训宣传,提高其对DIP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。
综上所述,DIP支付模式下的医院绩效考核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体系,需要医院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改进才能实现预期目标。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和奖惩措施,可以激励医务人员积极投入工作,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,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、高效的医疗服务。
详细的方案内容:
DRG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医院绩效提升
河北省基本医疗保险DRGDIP付费特例单议经办管理规程